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说话晚 大部份家长都面临着孩子在其他方面都正常发展,就是说话晚的问题。他们的身边总是会出现“不需要太担心”这样的声音,或者身旁的人们总是告诉他们“某些人直到三岁才会说话”,也有其他家长一直等待,直到孩子至少两岁再寻求帮助。 对这些迟语儿童(late talkers),来看看研究里是怎么说的吧! 不过首先我们要了解到,我们现在谈的并不是针对那些因为先天性某些症状而造成语言迟缓的儿童,例如脑性麻痹(脑瘫)、唐氏症或者自闭症等,这些因为肌肉或神经控制上的问题而造成的失语症、语言迟缓或障碍,而是专注在探讨一般儿童的迟语现象。 迟语儿童是指那些有好的语言理解、发展出典型的游戏技巧、动作、思考技巧与社交技巧,但是却在对应的年龄中,词汇量非常有限的学步儿童(约18-30个月大)。这些迟语儿童会碰到的困难通常集中在口语表达。很令人费解的是,这类儿童都已经具备口语表达前的各项技能(例如语用技巧、手势、游戏、情感表现等),但他们会说的词汇量就是很少,或者根本不开口说话。 研究人员至今还未对这种迟缓的原因提出一致性解释。但他们归类出,这类的迟语儿童,一般会出现家族成员中曾经有人出现早期语言发展迟缓的现象。男生出现这种情况的比例较高,出生时小于85%的标准体重,或者在小于37周早产出生都有可能会出现这种症状。此外,有大约13%的两岁儿童在语言表达上被归类为迟语儿。 以下的准则能帮助你辨别家中孩子词的汇量,是否达到同年龄的孩子应有的水平。若你的孩子还没有达到这些里程碑,就应该寻求言语语言**师的协助了。 18个月大的孩子,至少能使用20个词汇,其中包含名词(爸爸,妈妈,杯子,狗狗)、动词(吃,要)、介词(上,下)、形容词(好吃,大)及社交语言(拜拜)等不同词性的词汇。 24个月大的孩子,至少能使用100个词汇,并且能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使用。这些组合不包含那些原本是两个字一起出现的词汇(什么,苹果,电视),而必须是由孩子自己产生的,例如“吃糖果,手脏了,狗狗来”等。 以下的清单,能协助我们辨别语言发展迟缓的风险因素,以及孩子是否会持续在语言发展上遇到问题: 像婴儿般安静,或者几乎没有经历牙牙学语的阶段 有耳朵感染的病史 发出的子音声音很有限(例如:b、 p、 m、 t、 d、n、k、g 等) 游戏时无法把扮演的行为和实际动作联结在一起 不会模仿你说话 名词用得多(人名、地方、事物),而动词用得少(去、拿、看) 社交技巧不好,与同年龄孩童一起玩有困难 家族成员有沟通迟缓、学习障碍等现象 相对于同龄儿童,有轻度的理解迟缓 很少用手势辅助沟通 若一个学步儿童的词汇量相对于她的年龄来说很有限,或者符合以上某几点,尤其当孩子符合最后三点风险因素时,后续持续性的遇到语言迟缓的机率很高。与其采取再等等吧的方式,建议您及早带着孩子寻求进一步的协助。